植株灌木状,高2-4m。茎丛生,直径8-10 (-15) cm,常被残存叶鞘包被。叶鞘长20-40cm,边缘粗纤维状,黑色;叶柄横切面圆,长60-80cm,连同叶轴均被黑色鳞秕及灰白色茸毛;叶片长约2. 5m,具裂片35-40对;叶轴通直,扭转或不扭转,下部圆,向上部逐渐具棱;裂片条形或倒披针形,排列规则,在叶轴一侧指向同一方,排列成一个平面,中部裂片长约45cm,宽2-2. 5cm,基部楔形或稍有耳状突起,边缘疏具刺齿或浅裂,先端渐尖并具刺齿或浅裂,下面灰绿色,上面绿色,中脉两面被黑色鳞秕。花雌雄异序,雌雄花序外形相似,生于叶间,长60-70cm;花序梗圆,长25-30cm,绿色,下弯;花序梗上的苞片筒状,先端尖,常撕裂状;花序轴圆,长约20cm,绿色,表面具多条纵棱;末回分枝在花序轴上螺旋状排列,长30-40cm,下垂;雄花:单生或2 (-3) 朵聚生;萼片革质,圆形,直径约3mm,边缘略具缺刻,黄绿色;花瓣厚革质,长椭圆形,长约1. 5cm,宽约4mm,边缘全缘,先端渐尖,橙黄色;雄蕊25-37枚,花丝长约4mm,花药长约6mm;雌花:单生,如2朵聚生则其中1朵常不发育;萼片肾形,长约2mm,宽4-5mm,边缘略具缺刻,绿色至黄绿色,宿存;花瓣与萼片对生,革质,基部合生,卵状三角形,长5-7mm,宽约6mm,边缘全缘,先端急尖,宿存;子房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约6mm,表面具3条纵棱,柱头小,3-4裂。果球形至卵球形,成熟时红色,直径约1. 5cm,具3纵棱,宿存柱头黑色。种子2 (-3) ,棕色至黑褐色,卵状三角形,长约1cm,宽8-9mm,腹面平,背面隆起,具5条纵棱。花期:花期:5-7月;果期:10-12月。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 (王定跃等89329) 。深圳市各公园及城市绿地时有栽培。
分布:原产我国台湾。我国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 (南部) 常见栽培。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栽培。
用途:可做园林观赏树。